跨越科技“奇点”,开启智能时代
【原报告在线阅读和下载】:20251125【MKList.com】电子行业2026年度策略报告:跨越科技“奇点”,开启智能时代 | 四海读报
【迅雷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提取码:umqb
【夸克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 提取码:j4Vv

1. 一段话总结
2025年电子板块呈“震荡上行、结构分化”态势,核心驱动来自AI算力需求爆发(全球半导体2025年市场规模7280亿美元,+15.4%)、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设备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及消费电子边际复苏(全球智能手机Q3营收1120亿美元,+5%);2026年AI产业价值重心从算力向应用端过渡,行业开启“智能化iPhone时刻”。细分领域中,半导体(存储迎大周期,2025E存储市场2753.9亿元;算力芯片需求井喷,2026E中国AI芯片1600亿元)、消费电子(小端侧AI眼镜/H1出货+250%、AI耳机500元以下占比超60%;大端侧折叠屏2028E渗透率4.8%)、器件与元件(PCB高景气,2025全球产值+7.6%;被动元件中芯片电感/钽电容需求高增)为核心主线,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立讯精密等标的,警惕AI应用不及预期与国际政治风险。
2. 思维导图(mindmap)

3. 详细总结
一、2025年电子行业整体表现
(一)行情特征与核心驱动
2025年电子板块受中美关税战缓和影响,呈现“震荡上行、结构分化”特征,核心驱动力来自三大维度:
- AI算力需求爆发:AI服务器拉动PCB、存储芯片、国产算力链高景气,2025年前三季度PCB板块营收+25.6%、净利润+63.5%;半导体设备板块营收+30.0%、净利润+23.9%。
- 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设备、材料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国家大基金三期3440亿元重点投向“卡脖子”领域。
- 消费电子边际复苏:全球智能手机Q3营收1120亿美元(+5%),AI手机/PC渗透率提升,AR/VR设备出货增长。
(二)全球半导体市场数据
| 指标 | 2025年数据 | 同比增速 | 核心驱动因素 |
|---|---|---|---|
|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 | 7280亿美元(全年预测) | +15.4% | 逻辑芯片(+37%)、存储芯片(+20%) |
| 全球智能手机Q3营收 | 1120亿美元 | +5% | 高端化、折叠屏普及 |
| 全球AI PC渗透率 | 31% | – | 端侧AI模型落地 |
| 台积电HPC业务占比 | 57% | 持平 | AI加速器芯片需求 |
二、2026年核心板块深度分析
(一)半导体:上行周期持续,存储迎大周期
-
算力芯片
- 需求爆发:AI芯片为算力核心,2023年中国AI芯片市场652亿元,2026E达1600亿元;AI手机2025渗透率34%,2029E达57%;AI PC 2025出货7779万台(渗透率31%),2028E渗透率79.7%。
- 国产替代:华为昇腾、寒武纪通过存算一体/Chiplet技术突破,昇腾910B接近国际主流GPU水平,国产芯片在运营商智算中心占比提升。
-
存储芯片
- 市场规模:2025E中国游戏IP存储相关市场2753.9亿元,DRAM占存储市场61%、NAND占36%。
- 供需错配:AI服务器拉动HBM、DDR5需求,单台AI服务器需32-132TB NAND+2-4TB DDR5;2025Q3 NAND价格环比+5-10%,PC DDR4模组价格+18-23%。
- 技术突破:3D DRAM堆叠技术提升带宽8倍,华邦CUBE方案能效比15TOPS/W,适配端侧AI需求。
-
半导体制造/设备/材料
- 制造:中芯国际2025Q2稼动率92.5%,华虹108.3%;2026年全球制造产能结构型紧缺,先进制程稀缺性凸显。
- 设备:2026E全球半导体设备1221亿美元(+10.23%),封装设备增速14.89%;国产刻蚀(中微)、薄膜沉积(拓荆)设备市占率提升。
- 材料:光刻胶(国产率10%)、电子特气(15%)、湿电子化学品(10%)国产加速,2030E全球半导体材料701亿美元(前道560亿、后道141亿)。
(二)消费电子:小端渗透,大端升级
-
小端侧(AI眼镜/耳机)
- AI眼镜:2025H1全球出货+110%,AI眼镜占比78%(+32pct),Meta Ray-Ban Display需求超预期,2024-2027E AR眼镜CAGR 69%。
- AI耳机:500元以下线上占比超60%,科大讯飞聚焦高端商务,绿联HiTune Max6搭载豆包AI大模型,支持实时翻译。
-
大端侧(手机/PC)
- 手机:2025全球出货12.4亿部(+1%),折叠屏2024渗透率1.5%,2028E达4.8%;影像升级(潜望式长焦、可变光圈)拉动CIS需求,2030E全球CIS出货90亿颗。
- PC:2025H1全球PC出货+7.8%,AI PC 2025渗透率31%,微软Copilot+推动本地模型部署。
(三)器件与元件:PCB高景气,被动元件分化
-
PCB
- 市场规模:2025全球PCB产值+7.6%,高多层+41.7%、HDI+12.9%;2024-2029E CAGR 5.2%。
- 需求驱动:全球CSP 2026E资本开支6020亿美元(+40%),AI服务器拉动高多层/HDI需求;胜宏科技、沪电股份2025前三季度扩产投入超2024全年。
-
被动元件
- 芯片电感:AI服务器需求高增,单台英伟达GB300 NVL72需4800-5000个,铂科新材、顺络电子订单饱满。
- 钽电容:国巨2025年11月调价,AI服务器电源管理需求拉动,钽电容ESR低、寿命长,替代部分MLCC。
-
面板&LED
- 面板:2025 LCD出货小幅增长,OLED供过于求,2026年Micro LED、中大尺寸OLED放量驱动结构升级。
- LED:2025前三季度板块营收+9%、净利润+6%,Mini/Micro LED、车载照明(自适应头灯)、植物照明为核心增长点。
三、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建议
聚焦三大主线,推荐标的如下表:
| 板块 | 标的代码 | 标的名称 | 2026E PE(倍) | 核心逻辑 |
|---|---|---|---|---|
| 半导体 | 688256.SH | 寒武纪 | 107 | 国产算力芯片龙头,AI服务器需求受益 |
| 688041.SH | 海光信息 | 113 | x86服务器芯片,国产替代明确 | |
| 消费电子 | 002475.SZ | 立讯精密 | 18 | AI耳机/眼镜零部件,折叠屏供应链 |
| 002241.SZ | 歌尔股份 | 23 | VR/AR设备龙头,AI眼镜出货增长 | |
| 器件与元件 | 300476.SZ | 胜宏科技 | 27 | AI服务器PCB龙头,扩产加速 |
| 002463.SZ | 沪电股份 | 22 | 高多层PCB领先,CSP订单充足 |
(二)风险提示
- AI应用与智能硬件进展不及预期:端侧AI模型落地缓慢,智能眼镜/耳机渗透率低于预期。
- 全球经济疲软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受居民购买力影响,半导体资本开支收缩。
- 国产替代进展缓慢:半导体设备、材料核心技术突破延迟,依赖进口。
- 国际政治风险:中美技术管制升级,影响供应链稳定性。
4. 关键问题
问题1:2026年半导体行业的核心增长逻辑是什么?存储芯片“大周期”的供需错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026年半导体行业核心增长逻辑为AI算力需求驱动+国产替代深化+产品迭代周期共振:
- AI算力驱动:AI服务器、AI手机/PC拉动算力芯片(GPU/NPU)、存储芯片(HBM/DDR5)需求,全球CSP 2026E资本开支6020亿美元(+40%),直接带动半导体制造、设备、材料需求。
- 国产替代深化:设备国产化率从2023年的20%提升至2025年的35%,光刻胶、电子特气等材料国产加速,中芯国际、华虹先进制程产能释放。
- 产品迭代:存储从DDR4向DDR5、NAND向3D NAND升级,先进封装(CoWoS)产能紧张,推动封测行业增长。
存储芯片“大周期”供需错配体现在三方面:
- 需求端爆发:AI服务器单台需32-132TB NAND+2-4TB DDR5,是传统服务器的5-10倍;HBM需求随AI大模型训练激增,2025E HBM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150%)。
- 供给端受限:三星、SK海力士将产能优先分配给高利润HBM,传统DRAM/NAND产能收缩;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产能爬坡缓慢,短期难以弥补缺口。
- 价格回升:2025Q3 NAND价格环比+5-10%,PC DDR4模组价格+18-23%,2026年预计持续上行,存储厂商盈利改善(如江波龙2025E净利润+86%)。
问题2:消费电子“小端侧”与“大端侧”的核心增长差异是什么?2026年两类终端对零部件的需求增量分别体现在哪些环节?
答案:消费电子“小端侧”(AI眼镜/耳机)与“大端侧”(手机/PC)的核心增长差异体现在渗透阶段、用户需求、技术驱动三方面,具体如下表:
| 维度 | 小端侧(AI眼镜/耳机) | 大端侧(手机/PC) |
|---|---|---|
| 渗透阶段 | 爆发期(2025H1 AI眼镜出货+250%) | 成熟期(手机2025出货+1%,PC+7.8%) |
| 用户需求 | 便携性、场景化交互(实时翻译、健康监测) | 性能升级(AI算力、影像、折叠屏) |
| 技术驱动 | 微显示(波导片)、低功耗AI芯片 | 折叠屏(铰链/UTG)、高像素CIS、端侧大模型 |
2026年两类终端的零部件需求增量:
-
小端侧增量:
- 光学显示:AI眼镜需高分辨率微显示屏(如Meta Ray-Ban Display)、波导片,水晶光电、蓝特光学受益;
- 声学:AI耳机需多麦克风阵列+AI降噪,歌尔股份、恒玄科技(低功耗芯片)订单增长;
- 结构件:轻量化设计推动钛合金/液态金属应用,宜安科技供货增量。
-
大端侧增量:
- 折叠屏:铰链(立讯精密)、UTG盖板(凯盛科技)需求随渗透率提升(2028E 4.8%);
- 影像:手机潜望式长焦拉动CIS(韦尔股份)、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AI PC摄像头升级为智能感知中心;
- 散热:端侧AI大模型运行需VC均热板(中石科技),单台AI PC散热价值量提升30%。
问题3:PCB行业2026年高景气的核心支撑是什么?头部厂商的扩产节奏与成本传导逻辑如何?
答案:PCB行业2026年高景气的核心支撑来自AI服务器需求爆发+技术升级+国产替代:
- AI服务器需求:全球CSP 2026E资本开支6020亿美元(+40%),AI服务器占比提升至17.2%,单台AI服务器PCB价值量是传统服务器的3-5倍(高多层PCB占比超60%);
- 技术升级:高多层PCB向14层以上升级(胜宏科技量产30层),HDI向微盲孔(50/50μm)、高频材料(M9)升级,拉动ASP提升(高多层PCB单价+25%);
- 国产替代:国内PCB厂商在AI服务器供应链占比从2023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55%,胜宏科技、沪电股份进入英伟达、亚马逊供应链。
头部厂商扩产节奏与成本传导逻辑:
-
扩产节奏:胜宏科技2025前三季度扩产投入36.5亿元(2024全年的4.38倍),规划2026年高多层PCB产能+40%;沪电股份投入21.0亿元(+61% YoY),聚焦AI服务器PCB;生益电子投入11.4亿元(2024全年的2.68倍),加码HDI产能。
-
成本传导:
- 上游:PCB扩产拉动覆铜板需求,生益科技M7/M8高频材料出货增长,覆铜板价格2025年环比+8%;
- 自身:规模效应下毛利率提升,胜宏科技2025Q3毛利率22.5%(+3.2pct);
- 下游:AI服务器厂商(如浪潮、戴尔)订单饱满,PCB厂商议价能力增强,2026年高多层PCB价格预计+10-15%。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