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民营企业排行全景图
2、百强民企画像:门槛提高,头部格局稳定
百强入围门槛有所提高,民企10强、30强、50强、100强营收门槛均有提高。2024年百强民企入围门槛为885亿元,较上年榜单提高94亿元。民企10强、30强、50强、100强营收门槛分别为4200亿元、2125亿元、1514亿元、885亿元,较上年营收分别提高100亿元、221亿元、145亿元、94亿元。1000-2000亿营收规模的民企较上年增加了9家,达到58家,营收平均为1379.7亿元,正在成为中坚力量。
行业层面,房企占比下降,制造业企业占比上升。对GDP贡献度较高的行业容易出龙头民企,2022年传统工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度高达30%,在2022年百强民企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达到63%,较去年增长10个百分点。受人口增长拐点、房企流动性危机等影响,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度从2021年3%下降至2022年-8.89%,入席百强的企业数量从5家降为4家。批发和零售业对GDP贡献度从2021年12.3%降至2022年8.1%,该行业进入百强榜的企业数量为13家,较上年降低了4家。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新基建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得到发展,2022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GDP贡献度增长了8.2个百分点至16%,相关行业有8家企业进入百强榜。
资本化程度微降。百强榜单中,与资本市场有关联的企业占82%,较上一年降低2个百分点。其中有38家为上市公司,57家企业或下属公司为发债主体。18家完全隔离于资本市场,无上市和发债记录,较上年减少2家。政治局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等均倡导要“活跃资本市场,大力提振投资者信心”,直接融资作为信贷的良性替代,政策关注度很高。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优质企业融资门槛降低,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壮大资本市场。
3、增长先锋榜:31家企业排名进步,新能源民企进步明显
从排名变动来看,排名进步的总共有31家。较上年进步超20位的有5家,分别为通威集团有限公司(+44)、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0)、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1)、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8)、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22)。较上年排名前进5-20位的有12家,有14家民企排名较上年微增。
从营收涨幅来看,涨幅超50%的有宁德时代(+152%)、通威(+98%)、比亚迪(+96%)、隆基绿能(+59%)、牧原实业(+52%)。涨幅在20%-50%的有12家,集中在新能源领域。涨幅在20%以内的有14家。
地域分布上,增长先锋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与百强民企分布保持一致。行业分布上,传统制造业企业有23家,占比达到74%,在电器机械制造、化学原料、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细分领域分布均衡。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2022年营收达到3285.94亿元,同比增幅为152%。增长如此之多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新能源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市场持续增长,“双碳”目标下向清洁能源转型趋势明确。此外,新技术、新产品的陆续落地加速了宁德时代的海外市场拓展,客户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销量增长较快。
通威作为光伏新能源行业内的龙头老厂,2022年营收达到2148.82亿元,同比增幅为98%。通威拥有上游多晶硅、中游光伏电池片和高效组件、下游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其高纯晶硅产量、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组件出货量均位于行业前列。其增长主要源于光伏行业回升的态势、硅料价格进入底部区间、企业成本行业领先、电池技术领先、一体化产能布局等。
比亚迪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业务主体的电动技术综合供应商,2022年营收达到4240.61亿元,同比增幅为96%。2020年来比亚迪收入迎来爆发式增长,近三年营收平均增速高达49.17%。汽车是核心业务,2022年以186.9万的销量成为国内销冠,是首个新能源车年销量破百万的国产品牌,新能源车市占率达27%、同比增长10%;收入第二支柱是手机器件及组装业务,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22.8%,份额稳步提升。
隆基绿能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2022年营收达到1289.98亿元,同比增幅为59%。2022年,隆基绿能持续提升产品量产良率和转换效率,多项电池转换效率也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增长也受到光伏行业回升的态势以及硅料价格影响,由于一体化程度极高,无论是上游的硅料、硅片、设备企业,还是中游电池、组件,以及下游电站建设,均成本更加低廉,增长势头极大。
牧原实业作为养殖龙头企业,2022年营收达到1263.68亿元,同比增幅为52%。牧原实现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连续九年年度盈利,公司营收也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自繁自养的全产业链模式有效控制了成本,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在行业价格大幅下挫至成本线之下依然尽显成本优势,实现了增长。此外,牧原融资渠道不断丰富,产业链联动持续增强,也助力了增长。
4、新晋榜:16家民企进退洗牌
新晋企业16家,主要分布在1000-2000亿元区间,浙江和山东民企居多。新晋企业总共有16家。从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家)、电气器械和器材制造业(4家)。从省份来看,主要集中在浙江省(5家)、山东省(4家)。信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跻身50强。12家企业营收在1000-2000亿元区间。
落榜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有进就有退,部分企业去年上榜但今年落选,江苏省有3家,北京市有2家,其他省份均不超过1家。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制造业(5家)、批发和零售业(4家)、房地产业(2家),与降幅较大的企业的行业分布相对应。
5、启示与建议
提振民营经济是带动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民营经济有信心、有活力、愿意投资,才会拉动经济,带动就业。如果民营经济信心不振,投资意愿下降,就会造成经济下滑和失业。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支持民营经济31条、25条等政策频出。提振市场信心,应从改善营商环境、舆论、自身经营等多方面予以支持。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市场良性竞争。在坚决贯彻中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导方针的实践中,政府应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化重整机制。政府和专业部门需要完善知识产权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应普法教育工作,增强企业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降低民营企业维权成本。
第二,营造健康的亲清政商关系,引导正向舆论宣传,给企业家吃定心丸。正确认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保持政策稳定性,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拉动就业、促进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减少地方政府对微观主体的过多干预,防止合成谬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时,领导干部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不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民营企业家要积极主动同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部门多沟通多交流,同时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第三,支持民企资金来源,促进民间投资。724政治局会议提到,“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直达实体经济政策工具等方式,切实将金融资源流向民营企业。在税收优惠、退税时长、民企信贷、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等方面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支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对中小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第四,掌握数字经济命脉,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锂电、储能、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行业的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的支持力度。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运用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科创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二是通过扩大科技型企业发债规模、推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建设、丰富科创类债券产品和优化科创型企业发债融资环境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定位以股权投资为主,引导创投机构加大投早投小力度。发挥北交所的引领作用,引导更多的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为创新企业注资。
第五,未来三招可救地产:组建住房银行、全面取消限购、降息降准。房地产是第一大支柱产业,房地产稳,则经济稳,就业稳,金融稳。一是组建住房银行,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二是全面取消限购;三是降低二套房的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居民的利息支出负担,然后通过降准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
第六,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提出,“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支持平台企业在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2023年7月7日,央行联合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宣布,“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标志着平台经济的专项整改接近尾声。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