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读报】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25.8.28

储能行业深度报告:出海空间广阔,AI+储能是新增长极

报告原文:20250829【MKList.com】储能行业深度报告:出海空间广阔,AI+储能是新增长极 | 四海读报

1. 一段话总结

爱建证券2025年8月储能行业深度报告指出,储能作为解决电力供需时空错配的核心工具,在碳中和背景下前景广阔,电化学储能呈现“锂系技术主导、钠离子技术加速突破、长时储能逐步崛起”的格局;需求端,中美欧主导全球市场(2024年合计占全球新增装机88%),国内工商储渗透率低(2024年工业企业最高渗透率仅0.86%)、出海空间大,AI+储能(AIDC配储)成为新增长极(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2030年需求预计达300GWh);格局上,电芯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与PCS企业(阳光电源、特斯拉)垂直整合竞争,逆变器“阳光电源+华为”双龙头格局稳固(CR2合计55%);投资建议关注海外户储复苏、大储出海及AIDC相关企业,同时需警惕竞争加剧、政策变动及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2. 思维导图(mindmap)

image

3. 详细总结

一、储能行业核心概况

  1. 定义与功能
    储能是通过技术和装置实现能量“储存-释放”的过程,核心价值是解决电力供需时空错配,提升能源系统稳定性与经济性。其关键功能包括:

    • 削峰填谷(平抑电网负荷波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适配光伏/风电波动性);
    • 备用电源(保障数据中心、医院等关键场景供电)、辅助服务(频率调节、电压稳定);
    • 峰谷价差套利(用户侧降本)、延缓电网升级投资(替代输配电基建)。
  2. 分类与技术路线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三类,核心差异如下表:

    类型 核心场景 驱动因素 2024年关键数据
    户储 家庭住宅、分布式光伏配套 居民高电价、电网不稳 欧洲为全球最大市场,2025年需求复苏
    工商储 工厂、数据中心、商场 峰谷价差(国内平均超0.7元/kWh)、企业降本 2024年国内装机8.2GWh(+72%),2025E达12.5GWh
    大储 电网调峰、风光并网 配储政策、电网调峰缺口 2025H1全球装机86.7GWh(+54%)

    按技术路线可分为机械储能(抽水蓄能为主,2024年全球占比54.3%)、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新型储能主力,锂电占比96.4%),技术趋势如下表:

    技术路线 当前阶段 未来趋势 典型时长 关键节点
    磷酸铁锂 商业化成熟 成本持续下降,保持主流地位 2-6h 全球储能市场主导技术
    钠离子电池 示范→早期商业化 2025-2028年逐步放量,降本潜力大 1-4h 缓解锂资源依赖,适配户储/工商储
    液流电池 工程示范 长时储能主力,适配调峰场景 8-12h+ 10万千瓦级项目投运
    铁-空气电池 示范阶段 100小时级长时储能解决方案 50-100h 单位容量成本极低

二、全球储能需求分析

  1. 全球需求核心驱动

    • 长期目标: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净零排放,需风光装机增长14倍,带动储能需求达4000+GW(2024年新型储能累计仅165.4GW);
    • 短期增长: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188.5GWh(+80%),2025-2027年预计持续增长。
  2. 区域需求分化

    区域 2024年新增装机占比 核心驱动因素 增长预期
    中国 57% 工商储渗透率低(最高0.86%)、独立储能政策 2025年源网侧储能+33%,工商储快速增长
    美国 19% 《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2025年抢装 2025年抢装后,2026年或收缩
    欧洲 12% 能源安全、光伏装机增长(2025E 70GW) 2025-2027储能增速36%/41%/62%
    新兴市场 12% 电力短缺、光伏配储政策 2025H1订单同比+246%,潜力大
  3. 新增长极:AIDC配储

    • 需求逻辑:AI驱动数据中心(AIDC)高能耗,需“绿电+储能”保障供电稳定,《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国家枢纽节点绿电占比超80%;
    • 关键数据:每100MW数据中心带动450-800MWh储能需求,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2030年全球需求预计达300GWh

三、行业竞争格局

  1. 系统集成:电芯厂与PCS厂垂直竞争
    储能系统按是否带PCS分为交流侧(带PCS)和直流侧(不带PCS),2024年头部企业如下:

    类型 TOP5企业 竞争特点
    交流侧 特斯拉、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Fluence、海博思创 PCS企业领先(技术+海外经验)
    直流侧 宁德时代、比亚迪、精控能源、海辰储能、远信储能 电芯企业垄断(垂直整合优势)
  2. 各核心环节格局

    • 电芯:大储市场高度集中(CR5超75%),头部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海辰储能、中创新航;小储市场竞争激烈(CR5 65%),亿纬锂能、瑞浦兰钧领先;
    • 逆变器:“阳光电源+华为”双龙头稳固,2024年全球CR2达55% ,腰部企业竞争激烈;
    • 温控:格局持续集中,2024年TOP3(英维克、同飞股份、申菱环境)占比63.9% ,TOP10占比84.4%;
    • BMS:第三方厂商占比超50%,头部为高特电子、协能科技、海博思创、比亚迪、阳光电源(合计占比56.08%)。

四、投资主线与企业估值

  1. 三大投资方向

    • 用户侧储能:欧洲户储2024Q4起库存消化,2025年进入恢复周期;全球工商储2025E新增18.6GWh(+69%);
    • 大储:全球需求高增(2025H1装机86.7GWh,+54%),出海企业盈利弹性大(阳光电源海外毛利率超国内);
    • AI+储能:AIDC配储成新增长极,关注温控、逆变器、电芯相关企业。
  2. 核心企业估值(截至2025.8.27)

代码 名称 总市值(亿元) 归母净利润(亿元)     PE    
      2025E 2026E 2027E 2025E 2026E 2027E
300750.SZ 宁德时代 12838.6 657.1 787.4 926.9 19.5 16.3 13.9
300274.SZ 阳光电源 1971.8 126.2 139.5 154.7 15.6 14.1 12.7
300014.SZ 亿纬锂能 1089.3 51.9 69.1 85.2 21.0 15.8 12.8
002837.SZ 英维克 696.2 6.2 8.4 10.6 112.3 82.9 65.7
605117.SH 德业股份 547.6 38.6 48.2 57.3 14.2 11.4 9.6
688472.SH 阿特斯 355.2 23.9 34.9 43 14.9 10.2 8.3
002335.SZ 科华数据 280.0 6.7 8.8 10.5 41.8 31.8 26.7
300763.SZ 锦浪科技 257.9 11.2 13.9 16.7 23.0 18.6 15.4
002518.SZ 科士达 205.7 5.8 7.6 9.2 35.5 27.1 22.4
688411.SH 海博思创 203.8 8.6 11.3 13.9 23.7 18.0 14.7
603063.SH 禾望电气 161.2 6.3 7.7 9.2 25.6 20.9 17.5
300068.SZ 南都电源 147.3 0.3 2.4 3.5 491.0 61.4 42.1
301658.SZ 首航新能 137.7 2.59 3.41 8.49 53.2 40.4 16.2
688032.SH 禾迈股份 136.1 4.6 6.1 7.8 29.6 22.3 17.5
300990.SZ 同飞股份 119.3 2.9 4.3 5.9 41.1 27.8 20.2
300693.SZ 盛弘股份 118.9 5.5 7.1 8.8 21.6 16.7 13.5
300827.SZ 上能电气 121.8 6.3 8.1 10.1 19.3 15.0 12.1
002121.SZ 科陆电子 115.9 0.5 1.5 3.5 231.9 77.3 33.1
688390.SH 固德威 115.3 2.9 5.1 7 39.8 22.6 16.5
688063.SH 派能科技 126.3 2.1 3.7 5.6 60.1 34.1 22.6
688717.SH 艾罗能源 105.2 4.2 6.3 8.2 25.1 16.7 12.8
688348.SH 昱能科技 75.3 2.6 3.4 4.4 29.0 22.1 17.1
002150.SZ 通润装备 46.5 3.0 4.0 4.9 15.5 11.6 9.5

五、风险提示

  1. 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领域产品价格下滑,行业毛利率面临下降压力;
  2. 政策风险:部分地区新能源依赖政策支持,若政策变动可能导致需求不及预期;
  3. 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美国、欧洲等可能提高关税或设置贸易壁垒,影响国内企业出口。

4. 关键问题

问题1:储能行业的核心技术发展格局是什么?未来5-10年的技术突破方向在哪里?

答案:当前储能行业技术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导,其中锂离子电池(尤其是磷酸铁锂)占新型储能装机的96.4%,是短期(3-5年)的主流技术;未来5-10年将呈现“三主线并行”格局:

  1. 锂系技术深化:磷酸铁锂持续降本,锰系改进型电池(LMFP/M3P)以更高能量密度补位高端市场;
  2. 钠离子技术突破:因资源广泛、低温性能优异,2025-2028年逐步放量,适配户储、工商储场景,长期可缓解锂资源依赖;
  3. 长时储能崛起:液流电池(8-12小时级,适配调峰)、锌系电池(3-10小时级,适配工商储)、铁-空气电池(100小时级,多日级储能)加速示范,解决可再生能源多日波动问题。

问题2:全球储能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主要区域(中、美、欧)的需求特点及增长预期有何差异?

答案:全球储能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需风光装机增长14倍)、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光伏/风电波动性需储能适配)、区域能源安全博弈(如欧洲“去俄能源依赖”)。
各区域差异如下:

  • 中国:需求以“政策转市场化”为核心,源网侧独立储能占比提升(2024年57.6%),工商储是最大增量(2025E 12.5GWh,2024年增速72%),用户侧配储渗透率低(工业企业最高0.86%);
  • 美国:短期受政策驱动(《大而美法案》FEOC条款),2025年抢装(避免2026年税收抵免失效),长期依赖电网韧性需求(极端天气),但2026年或因政策收缩需求;
  • 欧洲:需求由“能源安全+光伏增长”双驱动,户储为传统优势市场,工商储+大储加速崛起(2025-2027增速36%/41%/62%),2028年工商储+大储占比将达71%。

问题3:储能行业各核心环节(系统集成、电芯、逆变器)的竞争格局特点是什么?头部企业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答案:各环节格局呈现“头部集中、垂直整合”特征,具体如下:

  1. 系统集成:分为交流侧(带PCS)和直流侧(不带PCS),交流侧由PCS企业主导(特斯拉、阳光电源,核心优势:电网适配技术+海外经验),直流侧由电芯企业垄断(宁德时代、比亚迪,核心优势:垂直整合能力+供应链成本控制),预计2025年电芯企业将向交流侧突破;
  2. 电芯:大储市场高度集中(CR5超75%),宁德时代(技术+产能规模)、亿纬锂能(出货增速快)、比亚迪(垂直整合)为头部;小储市场竞争激烈(CR5 65%),亿纬锂能、瑞浦兰钧领先,尾部企业差距小;
  3. 逆变器:“阳光电源+华为”双龙头格局稳固(2024年CR2 55%),核心优势:技术成熟度(并网适应性)、全球化渠道(阳光电源欧洲份额持续提升),腰部企业(锦浪科技、古瑞瓦特)竞争聚焦细分市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本文“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作者!
点赞10打赏作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