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技术突破加速,盈利拐点显现
报告原文阅读和下载
【迅雷云盘】2025.9月报告原文下载:【迅雷云盘】https://pan.xunlei.com/s/VOZ9wFimKIV-NJr2_0dAww72A1?pwd=i6mp#
【夸克网盘】2025.9月报告原文下载:【夸克网盘】 https://pan.quark.cn/s/51ad6dae1ed8
1. 一段话总结
本报告聚焦电池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机会,指出行业技术突破加速,盈利拐点显现:固态电池产业链技术持续突破,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能量密度350-400Wh/kg),2025H2-2026H1进入中试关键期,2027年小规模量产装车,2030年出货有望突破100GWh;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2025年全球需求上修至500-550GWh(同比+60%),产能利用率达86%,价格底部回升0.01-0.03元/Wh,盈利改善明显。同时重点推荐电池ETF(159755),其规模达108亿元(全市场最大),固态/储能概念股占比均达60%,估值处于近三年22%分位,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2. 思维导图
3. 详细总结
一、报告核心定位
本报告为东吴证券2025年9月发布的电池行业深度报告,从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储能电池需求与盈利改善两大核心板块切入,结合电池ETF(159755) 的投资价值分析,最终给出行业投资判断与风险提示,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二、两大核心板块发展态势
1.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加速,进入中试关键期
-
技术路线:收敛为硫化物为主流,电导率达10⁻²S/cm,易加工;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长期迭代至富锂锰基;负极主流为硅碳(能量密度350-400Wh/kg),远期向锂金属(500Wh/kg+)升级。
-
政策与企业进展:
- 国内投入60亿元研发,分七大项目聚焦硫化物/聚合物路线,目标2027年千辆级示范运营;
- 比亚迪、国轩高科、一汽集团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宁德时代中试线建成,2027年小批量量产。
-
量产时间表与市场空间:
时间节点 关键进展 出货量预测(GWh) 市场空间(亿元) 2025H2-2026H1 中试线落地优化+样车路试 – – 2027年 小规模量产装车 1.0 50.0 2030年 大规模量产(动力领域放量) 100.0 800.0
2. 储能电池:需求超预期,盈利拐点显现
-
需求端:2025年全球需求上修25%至500-550GWh(同比+60%),2026年增速35%+。分区域看,国内(+40%)、欧洲及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翻番)、美国(2025年抢装)为核心增长极。
-
供给端:2025年全球产能607GWh,产能利用率高达86%;2026年新增产能释放后,利用率仍达82%,头部企业(宁德、亿纬)可达85%-90%。
-
盈利与技术:
- 价格:方形储能电芯价格底部回升0.01-0.03元/Wh,从0.25元/Wh+涨至0.27元/Wh+;
- 技术:大电芯化趋势确立,2026年从314Ah向600Ah切换,宁德587Ah、亿纬628Ah已量产,龙头电芯IRR较中小厂商高8-10pct。
三、重点投资标的:电池ETF(159755)
1. 基本信息
项目 | 内容 |
---|---|
基金全称 | 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
跟踪指数 |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CNI) |
规模与流动性 | 规模108亿元(全市场最大电池ETF),日均成交额2.3亿元(超行业均值4倍+) |
费率 | 管理费率0.5%+托管费率0.1%,合计0.6% |
基金经理 | 罗国庆,任职9.93年,管理规模678.67亿元 |
2. 核心优势
- 估值优势:截至2025年9月16日,跟踪指数PE(TTM)32倍,处于近三年22%分位,显著低于同类指数(CS电池35倍、新能源电池32倍(97%分位))。
- 持仓优势:2025年中报显示,固态概念股、储能概念股占基金净值比均达60%,覆盖宁德、比亚迪等全产业链龙头,前十大重仓股权重65%,集中度高。
- 绩效优势:2025年1-9月年化收益率90.16%,年化波动率26.25%,最大回撤19.13%,Calmar比率3.62,风险调整后回报领先同类。
3. 投资价值
- 中长期: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车(2025年销量2061万辆,+21%)与储能高增,动储合计需求2025年1877GWh(+35%),赛道景气度明确;
- 短期:板块估值折价42%,叠加储能盈利改善、固态电池事件催化,修复弹性显著。
四、风险提示
-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导致电池产能闲置、价格战加剧;
- 固态电池进展不及预期风险:量产时间延后,液态电池技术迭代红利收窄;
- 权益类产品固有波动风险:基金净值受市场情绪、流动性影响短期波动;
- 历史业绩局限性: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
4. 关键问题
问题1:固态电池与储能电池在2025年的核心突破点及商业化节奏有何差异?
答案:
- 固态电池核心突破点:技术路线收敛至硫化物为主流,60Ah车规级电芯已下线(能量密度350-400Wh/kg),材料体系(正极高镍、负极硅碳)定型,中试线进入落地关键期;
商业化节奏:2025H2-2026H1中试线优化+样车路试→2027年小规模量产装车(出货1GWh)→2030年大规模量产(100GWh)。 - 储能电池核心突破点:需求上修至500-550GWh(同比+60%),产能利用率达86%,价格底部回升0.01-0.03元/Wh,大电芯化(600Ah级)技术落地;
商业化节奏:2025年盈利改善→2026年产能释放(利用率82%)→长期受益独立储能IRR提升,龙头份额持续扩大。
问题2:电池ETF(159755)作为全市场最大电池主题ETF,其核心投资价值体现在哪些维度?
答案:
电池ETF(159755)的核心投资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 规模与流动性优势:规模达108亿元,为全市场最大电池ETF;日均成交额2.3亿元,远超行业均值(不足0.5亿元),保障资金进出效率;
- 持仓与赛道契合度优势:固态概念股、储能概念股占比均达60%,覆盖材料-设备-电芯全产业链龙头,前十大重仓股权重65%,精准对接技术突破与需求高增赛道;
- 估值与性价比优势:跟踪指数PE(TTM)32倍,处于近三年22%分位,估值安全边际突出;2025E/2026E市盈率26/21倍,低于同类指数,具备修复空间。
问题3:从技术路线、供需格局、盈利弹性三方面,如何看待储能电池行业的投资逻辑?
答案:
- 技术路线:大电芯化(314Ah→600Ah)与叠片工艺成为主流,宁德587Ah、亿纬628Ah等产品已量产,能量密度超430Wh/L,循环寿命10000次+,龙头性能优势显著(IRR高8-10pct);
- 供需格局:需求端2025年500-550GWh(+60%),供给端产能利用率86%,供需紧平衡下价格回升;头部企业(宁德、海辰)产能利用率超90%,份额持续提升;
- 盈利弹性:价格底部回升叠加成本优化(大电芯降系统成本8%+),龙头储能业务利润占比达20%-30%;二线厂商受益价格触底,盈利改善明显,行业迎来盈利拐点。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