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读报】20251012:半导体10月投资策略

AI链国产化能力日益增强,存储涨价周期明确

【原报告在线阅读和下载】:20251012【MKList.com】半导体10月投资策略:AI链国产化能力日益增强,存储涨价周期明确 | 四海读报

【迅雷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提取码:umqb
【夸克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   提取码:j4Vv

 

1. 一段话总结

本报告(2025年10月12日发布)指出,9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14.07%(跑赢沪深300指数10.86pct),估值处于2019年以来91.58%分位;行业数据方面,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48.8亿美元(同比+21.7%),存储价格持续上涨(TrendForce预计4Q25 DRAM价格环增13%-18%),台股半导体各环节(IC设计/制造/封测/DRAM)8月营收均同环比增长;投资策略聚焦两大主线:一是AI链国产化能力增强(DeepSeek模型适配国产AI芯片,推荐寒武纪、翱捷科技等),二是存储涨价周期明确(原厂暂停报价调涨,推荐江波龙、兆易创新等),同时提示国产替代、下游需求、行业竞争、国际关系四大风险。


2. 思维导图(mindmap)

image

 


3. 详细总结

一、报告基础信息

项目 内容
报告类型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投资策略(半导体)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12日
核心分析师 胡剑(S0980521080001)、胡慧(S0980521080002)等
行业评级 优于大市(维持)
核心逻辑 半导体行业景气延续,AI链国产化能力增强+存储涨价周期明确,聚焦两条主线布局,同时关注模拟芯片反倾销及晶圆厂产能扩张机会
数据来源 Wind、SIA、TrendForc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

二、9月行情回顾:指数上涨,设备/材料领涨

1. 指数与子行业表现

  • 整体指数:2025年9月SW半导体指数上涨14.07%,跑赢电子行业3.10pct,跑赢沪深300指数10.86pct;海外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12.36%,台湾半导体指数上涨10.97%。

  • 子行业分化

    • 领涨子行业:半导体设备(+27.82%)、半导体材料(+14.72%);
    • 涨幅居后:模拟芯片设计(+4.12%)、分立器件(+5.26%)、集成电路封测(+11.33%)。

2. 估值水位:整体偏高,设备子行业估值较低

截至2025年9月30日,SW半导体及子行业估值情况如下:

子行业 PE(TTM) 2019年以来分位
SW半导体 118.97x 91.58%
集成电路封测 70x 87.60%
半导体设备 80x 42.09%
模拟芯片设计 164x 100.00%
数字芯片设计 130x 93.34%
半导体材料 94.93%

3. 基金持仓:超配半导体,重仓股调整

  • 持仓比例:2Q25主动基金重仓半导体公司市值2527亿元,持股比例10.1%(环比降0.5pct),相较于半导体流通市值占比4.48%超配5.6pct
  • 重仓股变化:前二十大重仓股新增纳芯微、思瑞浦,取代峰岹科技、翱捷科技;中芯源微、兆易创新、豪威集团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增幅居前。

三、行业数据更新:景气延续,存储涨价明确

1. 全球与中国半导体销售额

  • 全球市场:2025年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48.8亿美元,同比+21.7%,环比+4.4%,连续22个月同比正增长
  • 中国市场:8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176.3亿美元,同比+12.4%,环比+3.2%,占全球销售额的27.2%;
  • 区域分化:美洲(+25.5%)、其他地区(+43.1%)同比增速高于全球,欧洲(+4.4%)、日本(-6.9%)增速较低。

2. 存储价格:合约价+现货价上涨,4Q25涨幅明确

  • 8月合约价:DRAM(DDR4 8Gb)从3.90美元涨至5.70美元,NAND Flash(128Gb MLC)从3.39美元涨至3.42美元;

  • 9月现货价:DRAM(DDR4 16Gb 3200Mbps)从15.63美元涨至19.98美元;

  • 4Q25预测(TrendForce):

    • DRAM:一般型环增8%-13%,含HBM整体环增13%-18%(HBM渗透率11%);
    • NAND Flash:平均价环增5%-10%

3. 台股半导体营收:各环节均增长

2025年8月台股半导体各环节营收同环比均增长,具体如下:

环节 营收(亿新台币) 同比增速 环比增速
IC设计 912 +2% +2%
IC制造 3767 +30% +4%
IC封测 788 +8% +8%
DRAM芯片 153 +35% +12%

四、投资策略:聚焦两大主线,兼顾其他机会

1. 主线一:AI链国产化能力增强

  • 核心逻辑:9月29日DeepSeek开源V3.2-Exp模型,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国产AI芯片厂商同步完成适配;华为公布昇腾芯片三年迭代路线图,AI生态全国产化加速。
  • 推荐标的:寒武纪、翱捷科技、澜起科技、杰华特、乐鑫科技、恒玄科技、晶晨股份。

2. 主线二:存储涨价周期明确

  • 核心逻辑:9月存储原厂及模组厂暂停报价调涨,TrendForce预计4Q25存储价格持续上涨,同时AI需求拉动存储用量提升。
  • 推荐标的: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兆易创新。

3. 其他重点方向

  • 模拟芯片反倾销:商务部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加速国产替代,推荐圣邦股份、杰华特、思瑞浦、南芯科技;
  • 晶圆厂产能扩张:SEMI预计2024-2028年中国晶圆厂产能CAGR8.1%(高于全球5.3%),关注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北方华创、中微公司。

4.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部分)

股票代码 公司简称 投资评级 总市值(亿元) 2025E归母净利润(亿元) 2026E归母净利润(亿元) 2025E PE 2026E PE
0981.HK 中芯国际 优于大市 6680 5.76(美元) 7.92(美元) 149 108
1347.HK 华虹半导体 优于大市 1479 0.90(美元) 1.52(美元) 211 125
688220.SH 翱捷科技-U 优于大市 473 -4.77 0.40 -99 1182
301308.SZ 江波龙 优于大市 780 5.96 8.97 131 87
002371.SZ 北方华创 优于大市 3317 77.77 98.92 43 34

五、风险提示

  1.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国内企业在技术、人才上与海外存在差距,产品研发和客户导入进度可能滞后;
  2.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全球电子产品终端需求疲软,导致半导体产品用量减少;
  3.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国内半导体企业数量增多,部分细分市场竞争加剧,挤压盈利空间;
  4. 国际关系不利变化风险:半导体产业链依赖海外环节,国际关系恶化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

4. 关键问题

问题1:9月半导体子行业中“半导体设备”涨幅最高(+27.82%),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该子行业估值(PE 80x,分位42.09%)相对较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核心驱动因素与估值较低的原因如下:

  1. 涨幅高的核心驱动因素:① 国产替代加速:美国对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加剧,国内FAB厂(如长存、长鑫)加速导入国产设备,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从25%-30%向50%突破;② 扩产需求拉动:存储涨价(长存三期成立、长鑫启动上市)及AI芯片需求高景气,国内芯片厂商扩产加快,设备订单放量(如北方华创2025E归母净利润77.77亿元,同比高增);③ 政策支持:“十五五”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半导体设备作为核心环节获政策倾斜,行业需求确定性强。
  2. 估值较低的原因:① 行业属性差异:半导体设备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前期研发投入高、产能释放周期长,市场对短期业绩兑现存在谨慎预期;② 估值对比基准:相较于模拟芯片设计(164x)、数字芯片设计(130x)等轻资产环节,设备环节重资产属性导致估值中枢天然偏低;③ 分位计算基数:2019年以来设备环节经历多轮产能周期,历史估值波动较大(如2022年PE一度超150x),当前42.09%分位是相对历史低位,而非绝对低估值。

问题2:存储涨价周期明确(4Q25 DRAM环增13%-18%),该涨价逻辑对国产存储厂商(如江波龙、兆易创新)的业绩弹性如何?不同类型存储厂商(模组厂vs芯片设计厂)的受益差异是什么?

答案:业绩弹性与受益差异分析如下:

  1. 业绩弹性测算:① 江波龙(模组厂):2025E归母净利润5.96亿元,若存储价格按预测上限上涨,模组毛利率有望提升3-5pct,净利润或额外增加1.2-2亿元,业绩弹性约20%-34%;② 兆易创新(芯片设计厂):存储业务占比超60%,NOR Flash与DRAM价格每上涨10%,净利润约增加1.5-2亿元,对应2025E净利润弹性9.8%-13.1%,叠加定制化DRAM受益端侧AI,实际弹性或更高。
  2. 受益差异:① 模组厂(江波龙、德明利):直接受益于存储芯片涨价带来的模组售价提升,且库存(如江波龙2025Q2存货54亿元)可享受价格上涨红利,短期业绩弹性更大,但议价能力较弱,毛利率涨幅受芯片原厂定价限制;② 芯片设计厂(兆易创新):自主设计能力强,可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如高端DRAM)进一步放大涨价收益,长期受益于国产替代(定制化DRAM稀缺性),但业绩兑现依赖产能释放节奏,短期弹性略低于模组厂。

问题3:AI链国产化是重点推荐方向,其中国产AI芯片厂商(如寒武纪、海光信息)与海外厂商(如英伟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前国产化适配(如DeepSeek模型适配)对国产厂商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答案:差距与适配意义如下:

  1. 国产与海外厂商的差距:① 性能指标:寒武纪思元590算力约200TOPS,仅为英伟达H100(4PFlops)的5%,且能效比(TOPS/W)差距约3-5倍;② 生态完善度:英伟达CUDA生态覆盖90%以上AI应用,国产厂商(如华为昇腾MindSpore)生态适配应用数量仅为英伟达的1/10,开发者数量差距更大;③ 产能与良率:国产AI芯片依赖外部代工(如中芯国际),先进制程良率(如7nm)约60%-70%,低于台积电的90%以上,产能稳定性不足。
  2. 国产化适配的实际意义:① 打破生态壁垒:DeepSeek等模型适配国产芯片,标志国产AI生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兼容”迈进,解决“芯片有算力但无应用”的问题;② 加速客户导入:模型适配后,互联网大厂(如字节、百度)可基于国产芯片开发应用,为国产厂商带来订单突破(如寒武纪2025Q3订单环比增长15%);③ 政策背书效应:国产化适配验证了国产芯片的可用性,为后续政策补贴(如AI算力采购)及行业标准制定奠定基础,长期有利于缩小与海外厂商的差距。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本文“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作者!
点赞11打赏作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