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读报】20251110:证券行业2026年年度投资策略

中长期资金入市,券商分享权益财富管理发展红利

【原报告在线阅读和下载】:20251110【MKList.com】证券行业2026年年度投资策略:中长期资金入市,券商分享权益财富管理发展红利 | 四海读报

【迅雷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提取码:umqb
【夸克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   提取码:j4Vv

image

 

1. 一段话总结

东吴证券2025年11月10日发布的证券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指出,2025年证券行业交投活跃、权益市场大幅上行,日均成交量达19386亿元(同比+90%),两融余额24991亿元(同比+46%),50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营收4522亿元(同比+41%)、归母净利润1831亿元(同比+62%);复盘券商二十年发展,其高BETA特性(与上证综指相关性强,但2021年后减弱)和“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仍较明显,但当前行业正从通道业务向权益财富管理转型,居民资产向金融资产倾斜(现金及存款占比从2012年53%降至2024E 44%),券商在产品供给(主动管理资管规模提升)与销售端(ETF保有规模占比58%)具备优势;2026年建议关注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与马太效应,当前中信证券II指数静态估值1.55x PB(历史23%分位),公募基金券商仓位仅0.52%(严重低配),估值提升空间大,风险提示权益市场波动、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


2. 思维导图(mindmap脑图)

image

 


3. 详细总结

一、2025年证券行业回顾:交投活跃,业绩高增

1. 市场交易与资金面:活跃度显著提升

  • 日均成交量:2025年1-10月日均成交量19386亿元,较2024年前10月(10188亿元)提升90%,较2024全年(11853亿元)提升64%,市场交投火热。
  • 两融余额: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全市场两融余额24991亿元,较2024年同期提升46%,较2024年末提升34%,资金杠杆需求旺盛。

2. 投行业务:IPO触底回升,再融资高增

业务类型 2025年1-10月数据 同比变化 核心驱动
IPO 发行87家,募资913亿元 家数+7家,募资+81% 逆周期调节机制边际放松,三季度后发行节奏加快
增发 募资8124亿元 +625% 企业再融资需求释放
可转债 募资511亿元 +52% 低利率环境下,可转债融资成本优势显著

3. 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转型明显

  • 规模结构:截至2025年8月,券商资管总规模6.4万亿元(同比+1%),其中集合资管规模3.3万亿元(同比+25%),定向资管(通道业务)规模持续下滑,主动管理占比提升。
  • 转型方向:券商资管加速公募化改造,14家券商具备公募牌照,东方红资管、兴证资管等主动管理产品规模领先。

4. 业绩表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高增

2025年前三季度,50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同比+41%),归母净利润1831亿元(同比+62%);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华泰出售Assetmark、国泰收购海通负商誉),归母净利润1746亿元(同比+63%),所有券商均实现同比增长或扭亏为盈。头部券商表现突出,中信证券营收558.15亿元(+33%)、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38%),中金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130%。

二、券商二十年复盘:高BETA特性与业务转型

1. 高BETA特性:与市场相关性强

  • 绝对收益行情:2007年以来券商共6轮绝对收益行情,如2007年1-11月涨311%、2014年7-12月涨194%、2024年9月-12月涨56%,均伴随权益市场大幅上行。
  • BETA系数:2007年以来券商股BETA系数均大于1(2024年1.36),体现高风险高收益属性;与上证综指相关性(R²)2021年前多高于0.7,2021-2024年连续四年低于0.7,相关性逐步减弱。

2. 传统业务模式:“靠天吃饭”

券商核心业务与二级市场直接/间接相关,业绩对市场环境敏感:

业务类型 与市场关联度 核心影响因素 2025年表现
经纪业务 直接相关 日均成交量、佣金率 佣金率0.020%(较2009年0.133%下滑85%),收入占比26%
自营业务 直接相关 权益/固收市场行情 受益于万得全A涨26.38%,上市券商自营收益同比+51%
两融业务 直接相关 市场风险偏好、成交量 两融余额2.50万亿(+46%),利息收入稳步增长
投行业务 间接相关 IPO/再融资节奏、监管政策 IPO募资+81%,增发募资+625%
资管业务 间接相关 产品发行规模、市场收益 集合资管规模+25%,权益类产品占比提升

3. 业务结构变迁:从重通道到重资产

  • 佣金率下滑倒逼转型:行业佣金率从2009年0.133%降至2024年0.020%,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从2008年70.5%降至2024年26%。
  • 重资产业务崛起:自营、两融、股票质押等重资产业务占比提升,2024年自营收入占比39%,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券商杠杆率从2014年3.45倍提升至2025年3.45倍(头部券商超4倍)。

三、权益财富管理:行业核心增长引擎

1. 居民资产配置变迁:向金融资产倾斜

  • 结构变化:中国居民个人可投资资产中,现金及存款占比从2012年53%降至2024E 44%,投资性房地产占比从19%降至16%,资本市场产品占比从12%提升至14%,权益资产配置需求持续上升。
  • 驱动因素:利率下行(降低存款吸引力)、房地产收益率回落、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如养老金、保险资金)。

2. 券商财富管理优势:产品+销售双发力

  • 产品供给端

    • 外部引入:公募基金(股票型+混合型)、私募基金,2024年券商代销公募保有规模1.3万亿元(权益类占比27%)。
    • 内部创设:主动管理资管产品(如东方红睿泽)、券商公募产品(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ETF保有规模占比58%(2024年),显著高于银行(11.3%)、独立第三方(29.9%)。
  • 销售端

    • 客户分层: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大众客户推广ETF、智能投顾。
    • 渠道优势:场内交易唯一渠道,2024年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中券商占比58%,QDII基金占比62%。

3. 公募基金投顾:转型关键抓手

  • 试点进展:截至2023年3月,60家机构获投顾牌照(29家券商、25家基金公司、3家银行、3家第三方),服务规模1464亿元,客户524万户;2025年政策推动试点转常规,可投产品范围有望扩大。
  • AI赋能:AI大模型在客户画像、市场分析、方案生成等环节提升效率,如智能投顾助手实现客户需求精准匹配,降低服务成本。

四、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 投资建议:聚焦头部券商,把握估值修复

  • 估值优势:截至2025年10月31日,中信证券II指数静态估值1.55x PB,处于历史23%分位、近十年48%分位;公募基金三季度持有传统券商仓位仅0.52%,严重低配,估值提升空间大。

  • 推荐标的

    • 头部综合券商:中信证券(综合实力第一,财富管理+投行双轮驱动)、华泰证券(ETF保有规模领先,券结模式优势)、中金公司(高端客户优势,跨境业务突出)。
    • 特色券商:东方财富(互联网流量优势,基金代销规模大)、指南针(金融科技赋能,经纪业务转型快)。

2. 风险提示

  1. 权益市场大幅波动:若市场单边下跌,将导致券商经纪、自营业务收入下滑,估值承压。
  2.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影响居民财富增长与企业融资需求,拖累资管、投行业务。
  3. 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如IPO节奏收紧、佣金率进一步下行,加剧行业竞争。
  4. 行业竞争加剧:中小型券商在资本、资源上处于劣势,马太效应下市场份额被头部挤压。

4. 关键问题

问题1:2025年证券行业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什么?这种增长态势在2026年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答案:2025年券商业绩高增的核心驱动是权益市场行情+交易活跃度+业务结构优化,2026年增长可持续性需依赖三大支撑,具体如下:

  1. 2025年高增核心驱动

    • 交易端:日均成交量1.94万亿(同比+90%)、两融余额2.50万亿(同比+46%),拉动经纪、两融利息收入高增(头部券商经纪收入同比+30%+);
    • 投资端:万得全A涨26.38%,上市券商自营收益同比+51%,科创板跟投收益随市场回暖大幅修复;
    • 业务结构:集合资管规模+25%、公募代销保有规模+18%,主动管理业务占比提升,降低对传统通道业务依赖。
  2. 2026年可持续性支撑

    • 资金面:中长期资金(养老金、保险资金)入市政策持续,预计带来千亿级增量资金,支撑市场活跃度;
    • 业务端:权益财富管理需求上升(居民资产向金融资产倾斜),券商ETF保有优势(占比58%)、公募投顾转常规,打开增量空间;
    • 估值端:当前1.55x PB处于历史低位,公募低配(0.52%),若市场行情延续,估值修复将带动业绩弹性。
      风险点:若2026年权益市场大幅回调,可能削弱自营、经纪业务增长,但财富管理转型将提供业绩缓冲。

问题2:券商在权益财富管理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与银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相比,其差异化竞争力如何?

答案:券商在权益财富管理领域的核心优势是权益产品把控能力+场内渠道垄断+研究赋能,与银行、独立机构的差异化竞争力体现在场景、客户、服务三方面,具体如下:

  1. 券商核心竞争优势

    • 产品把控:主动管理能力强(如东方红资管权益产品长期收益领先),IPO跟投、产业研究能力助力筛选优质权益资产;
    • 渠道垄断:唯一场内交易渠道,2024年股票指数基金保有占比58%、ETF保有占比58%,银行仅11.3%、独立机构29.9%;
    • 研究赋能:券商研究所提供宏观、行业、个股研究支持,为客户资产配置提供专业决策依据。
  2. 差异化竞争力对比

    机构类型 优势领域 劣势领域 券商差异化优势
    银行 高净值客户基础厚、固收产品强 权益产品专业性弱、场内渠道缺失 券商在权益产品筛选(研究赋能)、场内交易(ETF)上不可替代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如蚂蚁、天天基金) 互联网流量大、费率低 客户粘性弱、缺乏线下服务 券商可提供“线上智能投顾+线下财富顾问”混合服务,高净值客户服务能力更强

问题3:当前券商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中信证券II指数1.55x PB),推动估值修复的关键催化剂是什么?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在估值修复中是否存在差异?

答案:推动券商股估值修复的关键催化剂集中在政策、资金、业绩三方面,头部券商因业务壁垒将显著受益于估值修复,中小券商弹性有限,具体如下:

  1. 估值修复关键催化剂

    • 政策催化剂: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落地(如养老金入市比例提升)、公募投顾试点转常规、券商并购重组政策支持,提升行业增长确定性;
    • 资金催化剂:公募基金券商仓位从0.52%(严重低配)向标配(1%-1.5%)修复,带来增量资金;
    • 业绩催化剂:2026年若权益市场延续行情,日均成交量维持1.5万亿+,券商经纪、自营、资管业务收入持续增长,ROE从2024年5.6%提升至7%+。
  2. 头部与中小券商估值修复差异

    • 头部券商(中信、华泰等):具备资本、资源、业务壁垒,在财富管理(ETF保有领先)、投行(IPO承销市占率超60%)、重资产业务(杠杆率4倍+)上优势显著,估值修复确定性高,预计PB修复至1.8-2.0x(当前1.55x);
    • 中小券商:依赖传统经纪业务,佣金率下行压力大,缺乏主动管理、投行等增量业务,仅在市场快速上涨期具备短期弹性,估值修复空间有限,若行业竞争加剧,可能面临份额流失风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本文“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作者!
点赞12打赏作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