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读报】20251124:半导体行业2026年上半年投资策略

AI仍为创新主线,算力、存力、设备、先进封装等多环节受益

【原报告在线阅读和下载】:20251124【MKList.com】半导体行业2026年上半年投资策略:AI仍为创新主线,算力、存力、设备、先进封装等多环节受益 | 四海读报

【迅雷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提取码:umqb
【夸克批量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   提取码:j4Vv

image

1. 一段话总结

2025年半导体行业受益AI需求爆发实现显著增长,申万半导体指数全年上涨41.67% ,前三季度板块营收4993.67亿元(增13.95%)、归母净利润444.56亿元(增48.21%),AI芯片、存储、设备等细分板块表现突出;2026年上半年,AI仍为核心创新主线 ,算力端受益大模型规模化落地(全球算力2029年预计达14130 EFLOPS)、国产AI芯片企业加速资本化,存力端受AI服务器需求驱动存储芯片缺货涨价(闪迪、美光等多次调价),设备端晶圆扩产(中芯国际月产能破百万片)推动国产替代,先进封装作为后摩尔时代关键路径(2029年全球市场占比将达50%)也将持续扩容,同时需警惕成本上升、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等风险,建议关注多环节龙头标的。


2. 思维导图(mindmap)

image

 


3. 详细总结

一、2025年半导体板块业绩与行情回顾

(一)业绩表现:AI驱动营收与盈利双增

2025年受益AI需求拉动,半导体板块业绩延续上行趋势,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指标 2025年前三季度 同比变化 2025Q3 同比变化 环比变化
营收(亿元) 4993.67 +13.95% 1781.72 +11.16% +3.95%
归母净利润(亿元) 444.56 +48.21% 199.72 +73.56% +33.62%
销售毛利率(%) 27.73 +2.29pct 29.41 +3.19pct +2.30pct
销售净利率(%) 8.84 +2.42pct 11.41 +4.29pct +3.08pct

细分板块中,数字芯片设计(营收+35.01%、净利+1422.73%)、集成电路制造(营收+11.46%、净利+139.76%) 业绩增速领先,仅分立器件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低(+1.80%)。全球及国内半导体销售额同步增长,2025年1-9月全球销售额5394.3亿美元(+20.42%),国内销售额1498.8亿美元(+10.96%),占全球30.15%。

(二)行情走势:指数跑赢大盘,细分板块分化

  1. 指数表现:截至2025年11月18日,申万半导体指数全年上涨41.67% ,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25.57个百分点,各细分板块涨跌幅排序如下:

    • 集成电路制造(+73.86%)> 数字芯片设计(+57.49%)> 半导体设备(+52.57%)> 分立器件(+34.93%)> 半导体材料(+29.81%)> 模拟芯片设计(+10.80%)> 集成电路封测(+8.12%)
  2. 个股表现:涨幅前20个股集中在存储(东芯股份+336.83%、德明利+314.29%)、AI芯片(寒武纪+101.63%)、半导体设备(拓荆科技+113.31%);跌幅前20多来自端侧SoC(星宸科技-28.69%)、射频(卓胜微-20.90%)等板块。

  3. 估值水平:截至2025年11月18日,申万半导体指数PE(TTM)134.06倍(近五年92.81%分位,均值85.89倍),PB(MRQ)6.55倍(近五年70.99%分位,均值5.79倍),估值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二、2026年核心投资逻辑:AI驱动多环节受益

(一)算力:大模型落地+国产突破

  1. 需求端

    • 大模型规模化落地:2025年上半年国内大模型日均调用超10万亿tokens(+363%),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厂商加速AI投入,阿里巴巴计划三年投3800亿建设AI基础设施。
    • 全球算力激增:2024年全球算力2207 EFLOPS,预计2029年达14130 EFLOPS(CAGR 45.0%);华为预测2035年全球算力将增长10万倍。
  2. 供给端

    • 海外资本开支高增:北美四大云厂商(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25Q3资本开支1125亿美元(+77%),英伟达FY26Q3营收570.1亿美元(+62%),Blackwell芯片售罄。
    • 国产替代加速:国内AI芯片企业(摩尔线程、沐曦)加快科创板上市,华为昇腾、海光DCU等产品适配进度提升,2024年国产AI芯片市占率约23%,预计2029年国内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达13367.92亿元(2025-2029年CAGR 53.7%)。

(二)存力:AI驱动缺货涨价,利基市场国产替代

  1. 存储涨价趋势:2025年9月以来,闪迪(11月NAND合约价+50%)、三星(DRAM+15%-30%、NAND+5%-10%)、美光(存储产品+20%-30%)等巨头多次调价,服务器eSSD四季度预计涨10%+,DDR5 RDIMM涨10%-15% ,2026年供需缺口或持续(需求增40%-50%,供给增20%-30%)。
  2. 利基存储机遇:三星、美光、SK海力士逐步退出DDR3/DDR4产能(美光2026Q1停产DDR4),国内企业(兆易创新35.5%、北京君正24.4%)在全球利基DRAM市场份额提升;长鑫存储量产LPDDR5X(速率10667Mbps,功耗降30%),高端存储国产化突破。

(三)设备:晶圆扩产+国产替代

  1. 晶圆厂扩产:中芯国际25Q3月产能102.28万片(首破百万片),产能利用率95.8%,2025年资本开支持平或略增;长江存储三期成立(注册资本207.2亿),2026年全球NAND市占率目标15%;长鑫存储2025年DRAM出货量预计+50%。
  2. 设备需求:25Q3国内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130.65亿美元(+20.83%),前道设备(CVD、干法刻蚀)进口创高;预计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1300亿美元(+18%),国内设备企业在刻蚀(中微公司)、薄膜沉积(拓荆科技)等领域替代加速,美系设备厂商(应用材料、泛林)国内营收占比下降(2025年较2024年降7-9pct)。

(四)先进封装:后摩尔时代关键路径

  1. 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占封测行业50%(2024-2029年CAGR 10.6%),中国大陆占比22.9%(CAGR 14.4%),高于传统封装增速(全球2.1%、国内3.8%)。
  2. 国内布局:长电科技(XDFOI®系列)、通富微电(2.5D/3D封装)、华天科技(SiP/FC)等头部企业技术完善,盛合晶微(12英寸Bumping产能国内最大)填补高端空白;2024年全球前十大封测厂中4家为大陆企业(长电、通富、华天、智路封测),合计市占率30.7%。

三、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建议

聚焦AI驱动的算力、存力、设备、先进封装环节,建议关注以下标的:

环节 标的代码 标的名称 2026E PE(倍) 评级
算力(AI芯片) 688041 海光信息 117.22 买入
制造 688981 中芯国际 145.86 买入
存储 603986 兆易创新 56.68 买入
设备 002371 北方华创 29.62 买入
先进封装 600584 长电科技 29.44 买入

(二)风险提示

  1.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存储等元器件涨价或抑制手机、PC厂商备货需求。
  2. 国产替代不及预期:设备、材料企业技术突破缓慢,替代进程受阻。
  3. 价格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4. 关键问题

问题1:2026年半导体行业AI主线中,算力环节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国产突破路径是什么?

答案:2026年算力环节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两方面:

  1. 需求端:大模型规模化落地(2025H1国内日均调用超10万亿tokens,+363%)推动算力需求激增,全球算力2029年预计达14130 EFLOPS(2024-2029年CAGR 45.0%),北美云厂商(谷歌、微软等)25Q3资本开支1125亿美元(+77%),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售罄,AI服务器2026年出货量预计+20%+,进一步拉动AI芯片需求。
  2. 供给端:境外限制升级(美国2025年5月强化AI芯片出口管制)倒逼国产替代,国内AI芯片企业加速技术突破与资本化(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科创板注册生效),华为昇腾、海光DCU等产品适配腾讯、阿里等厂商,国产算力生态逐步形成,预计2029年国内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达13367.92亿元(2025-2029年CAGR 53.7%),显著高于全球增速(28.9%)。

问题2:2025年存储芯片涨价的核心原因是什么?2026年利基存储领域的国产替代机遇如何?

答案:2025年存储芯片涨价的核心原因是AI驱动的高性能存储需求爆发

  • AI服务器、数据中心对DDR5 RDIMM、eSSD等高性能存储需求激增,闪迪、三星等巨头9月以来多次调价(闪迪11月NAND合约价+50%,三星DRAM+15%-30%),四季度服务器eSSD预计涨10%+、DDR5 RDIMM涨10%-15%,2026年需求增40%-50%而供给仅增20%-30%,缺口或持续。

2026年利基存储国产替代机遇显著,具体路径为:

  • 海外产能退出:三星(2025年底停供部分DDR4)、美光(2026Q1停产DDR4)、SK海力士(DDR4产能降至20%以下)逐步退出DDR3/DDR4利基市场,供需格局改善。
  • 国产企业突围:国内厂商在全球利基DRAM市场份额提升,2024年兆易创新(35.5%)、北京君正(24.4%)、紫光国芯(15.6%)位列前三;长鑫存储量产LPDDR5X(速率10667Mbps,功耗降30%),填补高端移动存储空白,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问题3: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为何成为关键?国内封测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及布局如何?

答案: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成为关键的原因的在于摩尔定律逼近极限

  • 5nm制程晶圆厂投资是28nm的2.7倍,量产成本达5.0美元/mm²(28nm仅1.5美元/mm²),3nm开发成本5.81亿美元(28nm仅0.48亿美元),先进封装通过Chiplet、2.5D/3D IC等技术(如英伟达Hopper用2.5D封装),可缩短互联长度、提升集成度,实现芯片性能优化,成为高算力芯片(AI GPU、HBM)的必需技术,2029年全球先进封装占封测市场比重将达50%。

国内封测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布局体现在:

  1. 全球地位领先:2024年全球前十大封测厂中4家为大陆企业(长电、通富、华天、智路封测),合计市占率30.7%,长电科技以50亿美元营收位列全球第三(+19.3%)。
  2. 技术布局完善:长电科技掌握XDFOI®系列先进封装技术,通富微电承接AMD高端CPU/GPU封测订单,华天科技布局SiP/FC/WLP,盛合晶微是国内首家提供14nm Bumping服务的企业,12英寸Bumping产能国内最大,覆盖高算力、车规等高端场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本文“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作者!
点赞11打赏作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