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读报】2025.8.29 量子计算专题

量子计算专题:下一代计算革命,关注核心设备环节

报告原文阅读和下载

【夸克网盘】报告原文下载:【夸克网盘】 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list/share/09daf08450f44e0dbb8af18154061ed9

链接:https://pan.quark.cn/s/fe42cc605010    提取码:j4Vv

【迅雷云盘】报告原文下载:【迅雷云盘】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链接:https://pan.xunlei.com/s/VOXJ23RJHhoECPL5FRrVathfA1   提取码:umqb

报告在线阅读:20250829【MKList.com】机械行业研究:量子计算专题:下一代计算革命,关注核心设备环节 | 四海读报

image

量子计算产业链图谱

1. 一段话总结

国金证券2025年8月量子计算专题报告指出,量子计算凭借量子叠加原理(n个量子比特实现2ⁿ计算能力)有望打破算力瓶颈,超导路线(企业占比36%)为当前主流,海外巨头规划2030年实现百万量子比特;全球量子计算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2024年市场占比29.7%/28.8%/25.3%),美国限制稀释制冷机等核心设备出口,国内通过政策支持(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龙头股权整合(国盾量子控股权转中电信量子)推进自主可控;板块景气度显现拐点(25H1量羲技术/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收入7080万/5596万,分别+接近24年全年/+284%),上游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国产最低温度10mK对标海外)与测控系统(可操控1000个量子比特)为关键方向,建议关注国盾量子、禾信仪器(拟收购量羲技术切入稀释制冷机),同时警惕研发不及预期、技术路线变动等风险。


2. 思维导图(mindmap)

image


3. 详细总结

一、报告基础信息

项目 内容
发布机构 国金证券
发布时间 2025年8月
核心主题 量子计算:下一代计算革命,关注核心设备环节
关键结论 超导路线为主流,中美竞争加剧,上游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为核心方向,建议关注国盾量子、禾信仪器

二、量子计算核心基础

(一)核心原理与优势
  1. 量子比特与量子叠加
    量子计算机基础单位为量子比特,可处于|0>与|1>的任意叠加态,n个量子比特可同时处理2ⁿ个数据,算力呈指数级增长(经典计算机为线性增长),在药物研发、金融建模等复杂问题中具备显著优势。

  2. 与经典计算机的差异

    对比维度 经典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
    计算单元 经典比特(0或1) 量子比特(0/1叠加态)
    算力增长 线性增长(依赖芯片工艺) 指数增长(依赖量子比特数量)
    核心优势 日常任务(浏览、数据处理) 复杂问题(药物研发、量子模拟)
    运行环境 室温,无需特殊环境 需超低温(10mK)、低噪声环境
(二)技术路线:超导路线为当前主流

全球量子计算存在多技术路线,超导路线因易于集成与扩展(适合大规模量子比特),成为企业首选,2024年采用该路线的企业占比达36%,其他路线特点如下:

技术路线 核心优势 代表企业/产品 挑战
超导量子 集成度高、运算速度快 IBM(Condor)、Google(Willow)、国盾量子 需10mK超低温,相干时间短
离子阱 相干时间长(秒级)、操作精度高 IonQ、霍尼韦尔H1 扩展困难,需复杂激光系统
光量子 室温运行、抗干扰强 中国“九章”、Xanadu 光子易丢失,无法输出确定解
中性原子 扩展性强(已实现256原子阵列) QuEra(256原子原型机) 原子易丢失,设备成本高
(三)海外进展:2030年冲刺百万量子比特

海外巨头持续加码量子计算,核心目标为2030年左右实现百万量子比特规模,具体规划如下:

企业 2023年量子比特数 2030年目标 关键进展
IBM 1121(Condor) 100万 2024年推出Heron R2(156比特)
Google 105(Willow) 100万 2026年计划实现1万比特
Rigetti 84(Ankaa-3) 2024年推出1000比特产品
Psi Quantum 0 100万 专注超导路线,聚焦大规模集成

三、中美竞争与国内自主可控

(一)全球格局:中美欧三足鼎立

2024年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50.4亿美元,北美(29.7%)、欧洲(28.8%)、中国(25.3%) 为核心区域,美国通过政策加码巩固优势,具体动作如下:

  1. 美国政策:拨款+出口限制

    • 拨款升级:2025-2029年量子研发拨款从18亿美元上修至27亿美元,侧重实际应用;
    • 出口限制:2024年禁止向中国出口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及零配件,2023-2024年多次将中国量子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2. 国内应对:政策+技术对标

    • 政策支持:量子科技连续三年(2023-20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工信部等出台《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
    • 技术对标:国产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数基本对标海外,如“天衍504”(504比特)、“云蒙”(156比特),接近IBM、Google头部产品水平。
(二)商业化加速:国盾量子控股权整合

2025年1月,国盾量子大股东从科大控股变更为中电信量子集团(持股21.86%,表决权40.43%),中电信量子作为中国电信商业化平台,将打通量子计算硬件与市场渠道,加速国内商业化进程。

四、板块景气度与核心设备

(一)景气度拐点:收入与订单双高增

2025年上半年,量子计算核心企业收入与合同负债大幅增长,印证板块景气度拐点:

企业 25H1量子计算收入(万元) 同比增速 25H1合同负债(万元) 较24年底增长
量羲技术 7080(近24年全年) 4324 大幅增长
国盾量子 5596 +284% 6939 大幅增长
(二)上游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与测控系统

量子计算上游占全产业链市场规模的40%(2024年),2030年有望达725.7亿美元,核心设备为稀释制冷机与测控系统:

  1. 稀释制冷机:量子计算的“超低温心脏”

    • 功能:提供10mK(接近绝对零度)超低温环境,保护量子比特量子态;
    • 国产进展:国内量羲技术(市占率30.77%)、中电科16所等企业,最低制冷温度10mK对标海外龙头Bluefors(全球市占率70%),2024年中国已无法进口,自主可控刚需明确;
    • 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稀释制冷机市场0.58亿美元(占全球16.3%),随量子计算扩张有望快速增长。
  2. 测控系统:操作量子比特的“手”

    • 功能:类比经典计算机主板,实现量子比特的操控、读取与纠错;
    • 国产进展:国盾量子测控系统可操控1000个量子比特,对标海外是德科技;
    • 市场规模:2030年全球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市场规模将达217.4亿美元,低温测控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提升价值量。

五、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重点推荐企业
企业 核心逻辑 关键业务进展
国盾量子(688027) 量子通信市占率90%,量子计算参与“祖冲之三号”“天衍504”研发,控股权整合加速商业化 提供20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测控系统可操控1000比特
禾信仪器(688622) 拟3.84亿元收购量羲技术56%股权,切入稀释制冷机赛道(国内市占率30.77%) 量羲技术承诺2025-27年净利润3500/5000/6500万元
(二)风险提示
  1. 量子计算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容错量子计算机研发难度大,若2030年未达百万比特目标,将影响商业化;
  2. 技术路线变动风险:若离子阱、光量子等路线突破,可能替代超导路线,冲击现有供应链;
  3. 资金支持不及预期:量子计算依赖政策资金,若支持力度下降,将延缓产业推进。

4. 关键问题

问题1:当前量子计算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什么?其成为主流的核心原因及国内企业的布局情况如何?

答案
当前量子计算的主流技术路线是超导路线,2024年采用该路线的企业占比达36%,核心原因是易于设备集成与量子比特扩展——超导量子比特通过微波脉冲操控,可实现大规模集成,契合未来百万比特目标,而离子阱、光量子等路线存在扩展困难、光子丢失等问题。
国内企业中,国盾量子(参与“祖冲之三号”“天衍504”研发,提供200比特整机)、本源量子(“本源悟空”72比特)为核心玩家,其中“天衍504”量子比特数达504个,对标IBM Condor(1121比特)、Google Willow(105比特)等海外头部产品,技术水平逐步追平。

问题2:美国对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限制措施有哪些?国内如何通过自主可控应对,目前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进展如何?

答案
美国的限制措施主要有两项:① 拨款升级:2025-2029年量子研发拨款从18亿美元增至27亿美元,强化自身技术优势;② 出口限制:2024年禁止向中国出口稀释制冷机及零配件,2023-2024年将22家中国量子相关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国内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攻关”推进自主可控:① 政策上,量子科技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研发;② 核心设备替代方面,稀释制冷机(量羲技术市占率30.77%,最低温度10mK对标海外)、测控系统(国盾量子可操控1000个比特,对标是德科技)已实现关键参数对标,2024年稀释制冷机进口中断后,国产设备已成为国内量子计算项目的核心供应商。

问题3:量子计算板块景气度拐点的核心证据是什么?上游核心设备(稀释制冷机、测控系统)的市场空间及投资逻辑如何?

答案
板块景气度拐点的核心证据是核心企业收入与订单双高增:25H1国盾量子量子计算收入5596万元(+284%),量羲技术收入7080万元(接近2024年全年),同时两家企业合同负债较24年底大幅增长,反映下游需求快速释放。
上游核心设备的市场空间及投资逻辑如下:① 稀释制冷机:2024年中国市场0.58亿美元(占全球16.3%),随量子计算上游2030年达725.7亿美元,叠加进口替代,国内企业(量羲技术、中电科16所)有望受益;② 测控系统: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217.4亿美元,国产设备已实现1000比特操控能力,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国内量子计算机量产需求,且低温测控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打开价值空间。

问题4:稀释制冷机和测控系统的技术难点分别是什么?

一、稀释制冷机的技术难点

  1. 超低温稳定性控制:需长期维持10mK(仅比绝对零度高0.01℃)的极低温环境,而制冷过程中氦-3与氦-4混合工质的相分离效率、热交换器的传热均匀性易受环境扰动,可能导致温度波动,影响量子比特稳定性。例如,混合室冷板温度若波动超过1mK,可能引发量子态坍缩,当前国产设备虽能达到10mK最低温度,但长期运行稳定性仍需优化。
  2. 高制冷量与低漏热平衡:量子比特数量增加会提升热负荷,需稀释制冷机提供更高制冷量(如海外Bluefors设备可达1000μW@100mK),但同时要减少外部热量漏入(如通过真空腔、多层绝热结构)。国产设备在制冷量上已接近海外(量羲技术>400μW@100mK),但漏热控制仍有差距,可能导致制冷效率下降。
  3. 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设备中的银粉烧结换热器、高精度真空泵等核心部件曾依赖进口,虽国内已实现部分替代,但部件的长期可靠性(如连续运行寿命、故障率)仍需验证,例如国产真空泵的极限真空度与海外Oxford Instruments产品相比存在小幅差距。

二、测控系统的技术难点

  1. 多量子比特协同操控:随着量子比特数量向千级、万级扩展(如国盾量子可操控1000个比特),需同步实现对每个比特的精准操控(微波脉冲频率、幅度控制),但比特间的串扰(信号相互干扰)、延迟(指令传输滞后)会导致操控精度下降。例如,操控1000个比特时,若串扰率超过0.1%,可能引发计算错误,当前国产系统需进一步优化信号隔离技术。
  2. 低温环境适配:量子比特工作在10mK超低温,而传统测控设备多在室温运行,低温与室温间的信号传输会引入噪声、热量(可能破坏超低温环境)。未来测控系统需向低温化演进(如将部分模块集成至制冷机冷板),但低温下电子元件的性能稳定性(如放大器增益、探测器灵敏度)仍是技术瓶颈。
  3. 量子纠错技术融合:测控系统需实时读取量子比特状态并进行纠错(补偿量子态坍缩),但纠错算法需与硬件深度协同,例如通过快速反馈调整操控参数。当前国产系统虽具备基础纠错功能,但纠错速度(需微秒级响应)、纠错效率(降低错误率至10⁻⁶以下)仍落后于海外是德科技等龙头,难以满足容错量子计算需求。
© 版权声明
THE END
如本文“对您有用”,欢迎随意打赏作者!
点赞14打赏作者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暂无评论内容